“技大讲坛”预告:第三十讲(一)反应型荧光探针的设计及其在活体细胞成像中的应用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日期:2019-10-08 字体:

主题:反应型荧光探针的设计及其在活体细胞成像中的应用

时间:2019年10月10日16:00-17:30

地点:深圳技术大学公共教学楼243教室

主讲人:沈珍教授(南京大学)

讲座摘要

近年来基于待测物种与荧光物质本身的反应型探针越来越受到研究者广泛的关注,尤其是与染料的母核发生反应导致整个分子的p-共轭体系改变(失去或产生),引起光谱发生巨大的变化、背景干扰小、输出信号强,极大地提高了探针对底物的选择性识别1-3。我将报道以下几例基于BODIPY染料的反应型荧光探针及其在活体细胞成像中的应用:(1)通过对BODIPY染料的化学结构修饰,引入了三苯基膦基团,获得羟基自由基的近红外荧光增强型探针。其他的活性氧和活性氮物种都不会干扰探针对羟基自由基的识别,具有很高的选择性。(2)发现调控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可以在BODIPY染料的母核上实现甲醇分子的亲核反应,导致BODIPY染料的红色发光淬灭,变为不发光的无色物质,波长变化超过200纳米。酸性条件下染料的红色荧光恢复。这种可逆型的反应型探针细胞毒性小,可以用来实时、快速监测细胞自噬过程中产生的新型酸性细胞器,如核内体(图1)4。而传统的商业化酸性细胞器的靶向探针却无法实现此功能。

教育和工作经历:

2000年:南京大学 博士学位(导师:游效曾 院士);

2000-2001年:德国Regensburg大学 博士后(导师:Prof. J. Daub);

2001-2003年:日本爱媛大学 博士后(导师:Prof. N. Ono);

2003-2007年:南京大学 副教授;

2007-至今:南京大学 教授

研究领域:

光电功能分子材料的合成、性质及其在荧光成像与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面的应用。

获奖情况:

1.2003年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六);

2.2004年获得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

3.2008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

4.2010获得国际卟啉与酞菁学会的“Young Investigator Award”;

5.指导的博士论文获得2012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

指导的博士论文获得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2012,2017)、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2012)

Nature Communications, Chem. Soc. Rev., Angew. Chem. Int. Ed., J. Am. Chem. Soc., Chem. Commun., Chem. Eur. J., J. Mater. Chem.等SCI刊物上发表论文134篇。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