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物理学院沈辉教授受聘为我校客座教授

来源:科研与校企合作部 作者: 点击数: 日期:2018-11-07 字体:

太阳能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事业,我们人类日常生活、万物生长都离不开太阳,我们要与太阳和谐相处,充满敬畏。太阳能的创业、就业的未来,都有着无限的空间。

——沈辉

2018年11月6日,我校在图书馆多媒体厅举行了中山大学太阳能系统研究所所长沈辉教授受聘为我校客座教授的聘用仪式。新材料与新能源学院院长韩培刚教授为仪式致辞,并为沈辉教授颁发了聘用证书。仪式后,沈辉教授为我校师生带来技大讲谈的第十七讲——主题为“太阳能光伏技术的过去、现状及未来”的讲座。我校师生约一百多人参加了此次聘用仪式和讲座。

(聘任仪式合影)

沈辉教授是我国太阳能光伏领域的资深科学家、太阳能光伏应用技术的先行者,为我国太阳能事业发展做出了显著的贡献。多年来沈教授潜心从事太阳能事业,研究课题主要涉及太阳能材料与纳米材料、太阳电池、光伏理论与技术应用。现为中山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担任中山大学太阳能系统研究所所长、顺德中山大学太阳能研究院院长。

沈教授从我国古代的太阳文化与太阳能利用技术谈起,展现我国古代人民对太阳的崇拜与利用阳光造福人类的生动事迹。期间他向师生们展示了远古时期太阳能技术的代表之一:“透光铜镜”。该镜由金属制成,表面刻有花纹,当用手电筒照射其上,表面的花纹即清晰地反射在铜镜后面的墙上。现场的师生对这一古代技术惊叹不已。

沈教授讲述了光伏的历史和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向师生们介绍了多位理论奠基人和发明现代太阳电池的科学家。

沈教授表示,过去二三十年太阳能领域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我国的光伏企业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现已引领中国成为世界光伏制造业强国和光伏应用大国。针对部分网络媒体报导的“光伏高耗能高污染”言论,沈辉教授指出随着光伏技术的发展,生产1W太阳电池的能耗已经从十几度电降到2度以内,而在30年的使用过程中1W太阳电池可以发电30度,因此从全生命周期来看太阳电池属于是能量产出品。

目前太阳能光伏产业链上的硅料、铸锭及太阳电池制备工艺也有很大进步,生产中的废气废水都得到很好的处理与回收。因此太阳能光伏技术不仅在使用过程中是清洁的,在制备过程中也在逐步清洁化。

针对全球环境与能源问题,欧盟提出到2050年,太阳能发电要占到总电力供应的32%,我国现在太阳能发电占比才达到国内总电力供应的1.5-2%,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新能源这一发展方向毋庸置疑是前途光明的。

讲座结束后,沈教授还为大家放了一段德语的科普短片,他充当同声传译,短片用浅显易懂的方式讲述了从砂子到硅太阳电池的制备过程,包括晶体硅结构、材料掺杂本质、光生伏打效应、太阳电池发电基本原理、电池制备工艺等。

听了沈辉教授生动的讲座后,不少师生就生活中的太阳能运用与太阳能相关的理论向教授提出了疑问。沈辉教授耐心地向师生们解疑答惑,并勉励在座学子勤奋学习,在学校教育的基础上加强自身个人能力培养。并期待深圳技术大学能与中山大学太阳能系统研究所和顺德中山大学太阳能研究院未来有良好的合作。